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北京的空氣質量明顯下降,臭氧濃度飆升。監測顯示,昨天(26日)午后,北京城六區臭氧濃度為270微克/立方米,北部地區濃度達300微克/立方米左右,臭氧成為當天下午的首要污染物。
按照空氣質量標準,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在16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質量為優,160微克/立方米至200微克/立方米為良好,超過200微克/立方米則造成污染。臭氧的濃度升高是光化學煙霧污染的標志。夏季午后為臭氧濃度最高時段,因此在陽光強烈、氣溫高的夏季,北京就會發生臭氧超標。
什么是光化學煙霧? 臭氧為主要污染物
光化學煙霧是在適合的氣象條件下,大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陽光(紫外光)的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高濃度臭氧及過氧乙酰硝酸酯、醛、酮、酸、細粒子氣溶膠等二次污染物,形成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共存的污染現象。
光化學煙霧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造成的危害肉眼看不見。比較典型的就是臭氧。
臭氧是光化學污染的其中一種重要的污染物。臭氧濃度由污染源和天氣條件共同決定,城市發生臭氧濃度高值事件主要歸結為不利于擴散的天氣條件,突然增長的污染物排放以及大氣輸送對臭氧濃度的影響較小。大氣環流、氣象要素、氣團軌跡以及污染物的排放、傳輸、(光)化學反應、以及干濕沉降等方面密切相關。
光化學煙霧最早在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洛杉磯被發現,當地許多人出現眼睛痛、頭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就是有名的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在我國,隨著汽車保有量逐漸增多,其排放產生的一次污染物也逐漸增多,具有潛在的光化學煙霧危險性。
夏季午后高發 減少下午時段外出
目前,光化學煙霧在我國尚未形成明確的標準,但防范不可小視。
①月變化--夏季較高
根據北京多年臭氧月平均濃度監測顯示,1月臭氧最小然后逐月增長,增長幅度逐漸增大,6月臭氧濃度最大,然后又將逐月減小,同樣減小的幅度逐月減小,1月達到最小。屬于夏季的月份大氣臭氧濃度值都比較高。
②日變化--午后最高
作為一種典型的光化學反應產物,臭氧濃度高低與其和其前體物和氣象條件的關系極為密切,有著明顯的日變化規律,屬于單峰型,濃度一般早晨6到7時達到最低值,之后濃度迅速上升,每天下午14到15時出現最大值,隨后開始下降直到次日凌晨再次開始循環。
③影響的主要氣象要素--高溫、低濕、低風速有助于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
有研究表明潛在的高臭氧濃度日將會發生在強的太陽輻射、低風速和弱的垂直稀釋作用的一天。高溫、低濕、低風速有助于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
國內研究表明發現臭氧濃度主要與氣象要素中的氣溫,相對濕度和紫外線輻射呈較好相關性,溫度和濕度都是影響臭氧濃度的重要氣象因子,其中溫度對臭氧濃度具有更大的影響。因此在夏季,溫度相對高,空氣流動差,日光照射強,基本無云,更容易出現光化學污染。
科普知識:
高濃度臭氧對人體的危害
臭氧的強氧化性對人體健康有危害作用。首先它強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腫痛、胸悶咳嗽、引發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其次,臭氧還會造成人的神經中毒,頭暈頭痛、視力下降、記憶力衰退;另外,臭氧會對人體皮膚中的維生素E起到破壞作用,致使人的皮膚起皺、 出現黑斑;會破壞人體的免疫機能,誘發淋巴細胞染色體病變,加速衰老,致使孕婦生畸形兒;而復印機墨粉發熱產生的臭氧及有機廢氣更是一種強致癌物質,它會引發各類癌癥和心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