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大氣負離子有益于人體健康,被譽為大氣中的“維生素”,與環境氣象學、生態氣象學、旅游氣象學等學科密切相關。大氣負離子濃度隨地理環境、天氣狀況、季節等變化而變化,在各種環境中大氣負離子濃度會有很大差異,開展空氣負離子濃度觀測對評價空氣質量、生態、環境和健康影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國遭受空氣污染影響的人超過到9億人,中國只有百分之一的城市達到世界衛生組推薦的空氣質量標準,與此同時,世界上污染嚴重的10個城市有7個在中國。 以北京地區為例,室外的PM2.5平均達到130-200微克每立方米,當pm2.5上升到200微克每立方米的時候,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系統的疾病死亡率會增加14%到26%。在中國每一年,因為大氣污染而死亡的人數高達50萬人,更可怕的是室內和車內的空氣污染致病程度更是高于室外5-8倍。人長時間處于霧霾和各種空氣污染中,可引起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根據醫學資料顯示,空氣負氧離子被譽為空氣中的維生素,能降解中和空氣中的有害氣體。調節人體生理機能、消除疲勞、改善睡眠、預防呼吸道疾病、改善心腦血管疾病、降血壓、增進人的食欲、增強皮膚彈性。 |
 |
負氧離子定義
(1)長久待在都市密閉房間內,人們會覺得頭昏腦漲,當來到森林海邊、瀑布等地方的時候,我們會覺得神清氣爽,這就是空氣負離子的作用。空氣負離子也叫負氧離子,是指獲得多余電子而帶負電荷的氧氣離子。它是空氣中的氧分子結合了自由電子而形成的。自然界的放電(閃電)現象、光電效應、噴泉、瀑布等都能使周圍空氣電離,形成負氧離子。 [3] 負氧離子在醫學界享有“維他氧”、“空氣維生素”、“長壽素”、“空氣維他命”等美稱。
(2)在化學中,我們都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圍繞其旋轉的電子組成,得到電子時顯負電性,失去電子時顯正電性,我們把正負電子運動現象稱為離子現象。 [4] 在自然狀態下,空氣分子的極性呈中性,即不帶電荷。但在宇宙射線、紫外線、微量元素輻射、雷擊閃電等作用下,空氣分子會失去一部分圍繞原子核旋轉的最外層電子,使空氣發生電離。逃逸原子核束縛的電子稱為自由電子,帶負電荷。當自由電子與其它中性氣體分子結合后,就形成帶負電荷的空氣負離子。以上是自然現象中產生的負離子,隨著人工負離子生成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據新華網和光明日報等媒體報道,目前人工產生的負離子已達生態級負離子時代,可產生易于進入人體的小粒徑負離子。
小粒徑負氧離子標準定義
(1)空氣的正、負離子,按其遷移率大小可分為大、中、小離子。對人體有益的是小離子,也稱為輕離子,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只有小離子或小離子團才能進入生物體。
(2)空氣的正、負離子,按其遷移率大小可分為大、中、小離子。離子遷移率大于0.4c┫/(V`s)為小離子,小于0.04/(V`s)為大離子,介于兩者之間則為中離子。接近分子大小的荷電原子團或分子團,都屬于小的空氣離子。這些小的空氣離子具有高的運動速度,在大氣中互相碰撞,又不斷聚集,形成大離子或中離子。只有小離子、或稱之為小離子團才能進入生物體。而其中的小負氧離子、或稱之為小負氧離子團,則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3)離子在單位強度(V/m)電場作用下的移動速度稱之為離子遷移率,它是分辨被測離子直徑大小的一個重要參數。空氣離子直徑越小,其遷移速度就越快。離子遷移率是表達被測離子大小的重要參數。離子運動速度與離子直徑成反比,而離子遷移率與離子運動速度成正比,故離子遷移率與離子直徑成負比。
生態級負氧離子的標準定義
(1)生態級負離子是一種等同于大自然的空氣負離子,是一種直徑較小的小粒徑負氧離子,也叫輕離子或小離子,具有活性高、遷移距離遠的特點 。
(2)空氣負離子按其遷移距離和粒徑大小分為:大、中、小三種離子。對人有益的是小離子,也稱為輕離子,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只有小離子或稱之為小離子團才能進入生物體。
(3)醫學研究表明:對人體有醫療保健作用的是小粒徑負離子。因為只有小粒徑的負離子才易于透過人體的血腦屏障,發揮其生物效應。
監測進展
負氧離子是空氣新鮮度和評判當地人居環境質量的正向指標,是森林、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生態服務產品之一,與生態環境保護、民生生活質量密切相關,是各級政府和公眾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在2013年9月國家林業局發布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2013-2020)》中,將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負氧離子監測能很好的反應反映空氣、人居環境質量和生態建設為社會提供生態產品的價值。
存在情況
(1)負氧離子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是隨時都存在的,經過科學研究測試負氧離子的形成與消失,與氣象因素有關系。一般情況下,空氣中負氧離子的濃度晴天比陰天多,夏季比冬季多,中午比早晚多。負氧離子在潔凈空氣中它的壽命有幾分鐘,而在灰塵中只有幾秒鐘。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多少,是空氣清新與否的標志。但是,在世界衛生組織的空氣質量標準中,并沒有負氧離子這一項。
(2)氣象專家認為,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屬于大陸性氣候,空氣中負氧離子比海洋性氣候地區少,加之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空氣中負氧離子容易被煙霧、塵埃、病菌、汽車尾氣等污染物吸附而消失,室內通風不良和污染,負氧離子就更加缺乏。為此,人們冬季生活在室內,應注意每日常開窗戶通風換氣,空氣流通有利于增加負氧離子量。久居鬧市區的居民應該經常到郊區田野、海濱、森林公園等,特別是到有瀑布流泉飛濺的風景區進行“空氣浴”,這樣才能更有利于人體的身心健康。
國家標準
(1)2016年01月,國家林業局2016年第1號公告正式批準發布了空氣負氧離子的兩項(《空氣負(氧)離子濃度觀測技術規范》(LY/T 2586-2016)和《空氣負(氧)離子濃度監測站點建設技術規范》(LY/T 2587-2016)兩項行業標準)國家行業標準。
(2)《空氣負(氧)離子濃度觀測技術規范》(LY/T 2586-2016)主要內容包括:空氣負(氧)離子濃度觀測原則、監測場編碼方案、監測設備性能要求、數據采集傳輸方式、數據記錄標準、數據處理方法、濃度等級劃分、成果發布形式和監測系統維護等。 《空氣負(氧)離子濃度監測站點建設技術規范》(LY/T 2587-2016)主要內容包括:監測網點設置、監測系統建設、監測系統設備清單、監測場設備安裝步驟等。